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随着欧洲战场的胜利,对日作战进入最后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在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发起了大规模攻势,准备夺取最后的胜利。在延安的清凉山上,与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并肩战斗在一起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也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而兴奋地忙碌着。新华社新闻台不断收到来自各方面的捷报,中共中央的重要声明、文件、命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我军反攻进展的报道,不断通过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并刊载在《解放日报》等报刊上。
一
向毛主席报告日本投降的重要新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8月6日、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且出兵我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次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1]
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天傍晚,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照例来到新闻台的窑洞。当时,新闻台总领班李光绳值路透社班,吴文焘还没进窑洞,就听李光绳在高叫:“快看,是啥?”吴文焘忙跑过去看,只见抄报纸上一连串有三四个英文“急电”的字样,紧接着又有两个英文单词出现在眼前:“日本投降了!”接着路透社又播出了一条比较详细的消息:日本天皇已经接受盟国条件,宣布投降。再查合众社班所抄下来的材料,也有类似的简短报道。事情已是确凿无疑了。
展开剩余85%吴文焘飞步走出窑洞,赶往社长博古(注:当时《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在一起工作,博古任《解放日报》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的住处,不巧博古刚好外出了。吴文焘顺手捻亮桌上的煤油灯,摇摇挂在墙上皮盒子里的电话机,说声:“请接毛主席!”
对方回话了,吴文焘说:“这里是新华社,有重要新闻,快请毛主席!”很快,毛泽东来接电话了。吴文焘向他报告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毛泽东说:“噢,那好啊!”随即嘱咐新华社有新情况时继续汇报。[2]
不久,博古从枣园打来电话,要求吴文焘在电话机旁等候中央指示。约在半夜时分,就从枣园传来朱德总司令签名的、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勒令敌伪投降的第一号命令,由新华社向全国广播。
二
连续播发抗战胜利消息
新华社除及时播发日本投降的消息和朱德总司令第一号命令外,还连续播发了延安总部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第二号至第七号命令,命令各部向辽、吉、热、察、绥等省挺进,华北、华中、华南我军,应向一切敌后交通要道积极进攻,迫使敌伪投降。同时还发布了我军收复各城镇军事管制办法。接获命令后,我军各部指战员立即展开行动,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大反攻,经过英勇作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形势发展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新华总社于8月11日致电各分社,要求:一、整个新闻工作,应适应新形势,作适当转变和部署;二、目前各分社应集中报道日寇要求投降后所引起的影响;三、创造新的作风,立即派遣所有记者随军行动,加强电务工作,密切与总社的电讯联系,新闻报道要快、短、确实。[3]按照总社的要求,分社记者纷纷深入战斗前沿,发回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报道。
8月14日深夜,新华社新闻台又收到几家西方通讯社和塔斯社的电讯,称日本天皇将发布投降诏书,并于15日中午向日本全国军民广播,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大家惊喜不已,译电员很快译出电稿,立即报告社长博古,并转报党中央、毛主席和八路军延安总部。
8月15日清晨,新华社编发了一条急电对外播发,内容为:【新华社延安十五日八时急电】据路透社伦敦十五日电称:“阿特里(即艾德礼)首相于午夜广播:日本业于今日(十四日)投降。”又据路透社十四日电:“纽约广播称:官方宣布,华盛顿已收到日方的复文。”又据美新闻处华盛顿十四日电:联邦电讯委员会在此间收到之日本同盟社海外广播称:日本政府已接受美国务卿贝纳斯代表美英中苏政府送达东京之照会所规定的投降方案。
同日,新华社还编发了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盟国和铃木内阁倒台、陆相阿南自杀的新闻。当晚8时新华社又发出急电:朱德总司令致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命令他所指挥的一切部队向我方投降,并分派代表至指定地点接受我军命令。
在连续播发抗战胜利消息和朱德总司令命令的同时,《解放日报》、新华社还对延安各界热烈欢庆抗战胜利的活动进行了报道。记者缪海稜在一篇新闻特写中形象地描述了延安群众狂欢的场面,文章写道:“昨日(指15日)上午日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以后,全市轰动,万众欢腾,街上张灯结彩,国旗飘扬……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全市灯火辉煌,欢呼声从各处发出;霎时,鼓乐喧天,无数火炬照亮山岭河畔。机关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当实验厂、联政宣传队、大众剧院、延大、完小等十余个秧歌队在新市场十字街口汇合时,市民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苏联红军胜利万岁!’‘动员起来,支援前线,保卫边区!’‘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声震山谷。斯大林元帅、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在熊熊的火炬中高高举起……在蜂拥来去的人群中,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荣誉军人被群众拥戴着,他十分感动而吃力地说:‘八年啦!我们的血没有白流……’他是参加有名的平型关大战而光荣负伤的,今天他是亲眼看见胜利了!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欢喜得跳起来,把篮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的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庆祝的人群潮水一样地继续涌来,秧歌队越跳越大,完全卷成一片人海了。”[4]
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胜利结束。9月5日,延安各界两万余人举行集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对于上述活动,新华社均作了充分报道。
三
有理有利有节开展宣传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政府几次掀起反共高潮,竭力压制抗日民主力量。抗战胜利了,他又妄想独吞胜利果实,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蒋介石挑动内战的阴谋活动,被迫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新华社、《解放日报》当时的报道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必然胜利,法西斯的侵略和反动派的捣乱必然失败,胜利成果是属于人民的。
8月11日,新华社新闻台抄收到国民党中宣部发言人对朱德总司令第一号命令的“指责”,称这是一种“唐突和非法之行动”;又同时抄收到蒋介石发出的两道“命令”,一是要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二是要国民党军队“加紧作战努力……积极推进,勿稍松懈”。新华社及时向党中央提供了这些情况。8月12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评论《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对此进行了有力驳斥。文章指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言人的评论和蒋介石的‘命令’从头到尾都是在挑拨内战,其目的是在当着国内外集中注意力于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找一个借口,好在抗战结束时,马上转入内战。”“现在我们向全国同胞和世界盟邦呼吁,一致起来,同解放区人民一道,坚决制止这个危及世界和平的中国内战。”[5]8月14日,新华社播发《朱彭总副司令通电 坚决拒绝蒋介石错误命令》,朱德和彭德怀在通电中表示坚决拒绝蒋的命令,因为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6]
8月15日,新华社从延安播发了一条重要电讯,内容为: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将军,今日以说帖一件分送美、英、苏国驻华大使,请其转致三国政府。说帖首先指出一个雄辩的事实,在敌伪侵占而为国民党政府放弃的广大沦陷区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经过长期苦战,夺回了大片土地,解放了一万万以上的人民。“在作战中,我们至今犹抗击和包围着侵华日军百分之六十九(东北四省不在内)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五。”而国民党政府“对敌伪主要采取袖手旁观,坐待胜利的方针” “保存实力,准备内战”。[7]因此,说帖提出:国民党政府及其统帅部不能代表中国解放区、沦陷区和抗日武装;中国解放区和沦陷区人民武装有权接受我军包围之敌伪军投降;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及将来的和会与联合国会议;请美国政府立即停止对国民党政府之租借法案,不能援助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
8月16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这篇评论批驳了蒋介石发言人15日下午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指责共产党违反蒋介石命令的言论。评论指出:“这是蒋介石公开发出的全面内战的信号。”“中国共产党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一事所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反对内战。”“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内战就可以制止。”[8]
8月17日,新华社报道朱德总司令发出通电,要求蒋介石制止内战,并提出关于国是的六项正当要求。同日还播发了毛泽东主席就去重庆会见问题给蒋介石的复电,要求蒋介石对朱德总司令通电中所提关于国是的具体意见表示意见,然后考虑会见问题。
8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在宣言中党中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等。
为商讨建国大计,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蒋介石代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于8月28日乘飞机赴重庆进行谈判。新华社对和谈情况进行了连续报道。
为更有力地揭露国民党当局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和我方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以及坚决自卫的原则、主张,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中断播音达两年多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于8月中旬开始试播,9月11日正式恢复广播。试播期间,主要是反复播出朱德总司令发出的七次紧急命令、给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命令,以及我军挺进敌占区不断收复失地的消息……同时针对国民党当局污蔑我军恢复失地是“唐突和非法之行动”等谬论,及时广播了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制止内战的发生。我军收复华北重镇张家口后,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于8月24日开始播音,并且担负了转播延安台广播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延安台发射电力弱、收听范围小的缺陷。
当抗战胜利消息传来的时候,新华社的人员、机构和业务范围与抗战初期相比有了较大发展。至抗战结束时,延安总社工作人员已达到100多人,在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总分社、分社、支社等分支机构,初步形成了遍布各解放区的具有统一指挥的通信网络。国内外重要新闻消息每天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总社,对于党中央、各根据地军民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依靠遍布各根据地的记者,以及通过他们联系的广大通讯员,新华社迅速及时地反映了抗日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单位:新华社研究院)
【注释】
[1]毛泽东新闻作品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362.
[2]新华社回忆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96-97.
[3]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258.
[4]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19.
[5]毛泽东新闻作品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364-365.
[6]朱彭总副司令通电 坚决拒绝蒋介石错误命令[N].解放日报.1945-8-14.
[7]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朱总司令致美英苏三国说帖[N].解放日报.1945-8-16.
[8]毛泽东新闻作品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367-370.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5年第9期
发布于:北京市在线股票配资分红,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上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