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郫都,随着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以影视为核心的产业高地正迅速崭露头角。长岛别墅与布鲁克林汽修厂并肩而立,摄棚内的光影交织,科幻巨制《三体》的拍摄蓝图逐渐展开……西部影视时尚之都的雏形,正随着成都影视城的建设逐渐明朗。
**筑巢引凤**
打造硬核拍摄矩阵
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专业的空间支撑。成都影视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视城公司)通过全面建设多级影视产业空间,实现产业集聚与基础设施全链条的有效融合。
今年4月,“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1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布局了7大特色场景,包括长岛别墅、布鲁克林汽修厂和纽约大学等,餐厅、咖啡厅、无人超市等配套设施也随之而来。截止到6月,已有122个剧组和60余组旅拍游客前来拍摄和旅游。
同时,摄影棚群建设也在加速推进。7个高科技摄影棚将在9月投入使用,而数字影视创制中心的5个摄影棚将于年底竣工,形成西南地区最大摄影棚集群,能够满足从大型剧集到精致短剧的全方位制作需求。此外,全国首个科幻外景拍摄基地将在年底启动设计,为未来重磅科幻IP的拍摄奠定基础。
展开剩余74%为了确保剧组顺利落地,配套服务也同步升级。文璟太和广场项目自营酒店的108间客房将在8月迎来首批客人;香脂湖商业配套区也在加速建设,湖区林下空间将与“躺岛”“如意宴”等新兴品牌共同引领户外休闲和创新零售业态。成都影视城综合服务中心与园区风貌提升工程也已完工,为产业生态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通过实景片场的多样场景、摄影棚的全维支撑和贴心的配套服务,这里已成为创作的沃土,推动“拍在郫都”故事的不断生长与扩展。
**影旅融合**
构建多元业态
影视产业空间的生命力在于其高效的运营与价值转化,影视城公司通过影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场景活化、服务集成、业态创新三大路径结合,实现从单一拍摄基地向复合型影视生态圈的跨越式发展。
成都科幻馆已变身为“活力中心”,全国青科赛(四川赛区)、本田汽车发布会等30余场活动在此落地;“成影研学”品牌结合VR科技,在春季吸引近3万名游客参与。与德冠、锅友汇等餐饮品牌的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商业圈,推动研学、餐饮和VR体验等多种模式的成熟。
通过“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影视城公司为剧组提供了五凤溪古镇、东林艺术村等外景地,涵盖了23类723条“吃住行、服化道、棚景地”的全方位服务信息。今年,影视城公司顺利协拍了《未完待续》《暗夜之光》《鸳鸯锅》《群星》等5个剧组。同时,影视城还开展了公益群演培训,已储备人才近1200名,并与专业协拍公司共建了一体化的“选——育——用”人才链条。
影视体验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影视城公司推出了“私人定制化影视体验”和“素人明星梦”等个性化产品,打造了“科幻”和“影视”两条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沉浸其中,享受光影的魅力。
未来,影视城公司计划推出更多沉浸式影视文旅项目,推动拍摄场景向文旅场景的转化,影视元素也将更多转化为消费产品,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同时推动影视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
**资源联动**
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随着成都影视城的快速发展,郫都看到了影视产业整体突破的更多可能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影视城公司加大了对行业头部资源的吸引,推动影视产业集群化和跨越式发展。
最近,由大鹏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版《长安的荔枝》上映,获得了广泛好评。影视城公司围绕春节档、暑期档等黄金档期,积极争取电影项目,并深化与爱优腾等平台的合作,稳步推进定制剧《砸锅卖铁去上学》《刺破》的落地。
影视城公司还延伸产业链,构建了“影视潮玩、宣发”多元化体系,不仅进入潮玩产业,与熠起潮玩商贸公司达成合作,还与中影、玖马影业洽谈,扩展影视宣发等高附加值业务。
在人才方面,影视城公司加强了“外引内培”并行的策略,已经引进了20多名影视投资、制片和发行方面的专家,同时招聘了16名股权投资和策展人才,并探索建立艺人招聘和管理机制,为郫都的影视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影视城公司正在编织一张更广阔的产业生态网,从影视到更多相关产业,正加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党建引领**
廉建同行促发展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基。今年,影视城公司坚持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组织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时前置,落实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一肩挑”责任。公司在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机制的同时,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同时,影视城公司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逐步落实“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和“警示教育”等10项具体措施,确保思想教育深刻到位,并通过警示教育、政治谈话等多形式进行纪律教育,牢牢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随着拍摄场景的不断扩大,摄影棚的光影正在绘制未来的蓝图。这里不仅是影都的崛起,更是产业创新与光影未来的深度实践。
记者:何曼青
发布于:山东省在线股票配资分红,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上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