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盛,若星河垂空,千年以来始终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文化印记。
据载,唐代留名的诗人多达三千余人 —— 这不仅是数量的丰赡,更是质量的巅峰。从初唐四杰以笔锋刺破齐梁余风的桎梏,到盛唐李杜光芒照亮诗国的穹顶,再到中唐韩孟、元白各领风骚的多元绽放,近三百年间,诗坛巨匠如春潮连翩,新秀似繁花竞发,共同编织出一幅 "群星璀璨" 的壮丽图景。
本文以时间为轴,带大家了解从初唐到中唐的诗坛顶流和他们的千古绝唱,细品这些诗坛巨子如何用诗笔书写时代,用才情定义经典。
骆宾王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别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出身世代冠缨之家,父亲曾任山东博昌县令,上溯几代官位不高。他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任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等职,因事下狱遇赦后任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名扬天下,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下落不明。其诗作风格多样,代表作有《咏鹅》《于易水送人》等,与王勃等并称“初唐四杰”。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十首经典诗词
卢照邻卢照邻(约635年~685年),唐代文学家,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远祖为东汉侍中卢植,九世祖是后燕营丘郡太守卢偃,曾祖父为北齐幽州大中正卢旦,祖父是新宁县令卢子元,父亲是临颍丞卢仁朂,自幼生长于书香门第。他二十岁为邓王府典签,龙朔中期调益州新都尉,后留连蜀中,因感染风疾入太白山学道,终因不堪病痛自投颍水而死。工诗歌、骈文,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统治集团奢靡,抒发志士不平,与王勃等并称“初唐四杰”。
《长安古意》(节选)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卢照邻十首经典诗词
王 勃王勃(650年~676年),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自幼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天资聪颖,七岁能诗文,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未冠被刘祥道荐为神童,授朝散郎,后任沛王侍读,因《檄英王鸡》被逐。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随父南下,次年返途溺水惊悸而死。诗文主张“立言见志”,五律、骈文成就高,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与杨炯等并称“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十首经典诗词
杨 炯杨炯(650年~693年),唐代诗人,字令明,华阴人,弘农杨氏后裔。幼举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因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任教洛阳习艺馆,后迁盈川令,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与王勃等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五律成就突出,代表作《从军行》《王勃集序》等,并称“初唐四杰”。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十首经典诗词
李 峤李峤(644年~713年),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出身唐朝宗室濮王房,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曾孙,濮王李泰之孙,嗣濮王李欣之子。神龙初年袭封父爵嗣濮王,开元年间任国子祭酒,后因王皇后被废受牵连,贬为邓州别驾并褫夺爵位,之后转任邓州别驾,复袭嗣濮王爵,卒于任上。诗作多为应制之作,五言律诗成就高,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代表作《风》《奉和幸长安城楼》等,存诗约130首。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十首经典诗词
贺知章贺知章(659年~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家境殷实,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作清新自然,代表作《回乡偶书》《咏柳》等,书法善草隶,与张旭、怀素称“唐草三杰”,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十首经典诗词
陈子昂陈子昂(659年~700年),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字伯玉,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唐梓州射洪人。祖父陈祖通是隋文帝杨坚的宰相,父亲陈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大将军。他二十四岁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反对滥刑,主张任用贤能,在民生问题和安边固防方面提出切直谏论,常不被采纳,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后免罪复官,垂拱二年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万岁通天元年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平定契丹叛乱,圣历元年辞官归乡侍奉老父,以学道而解忧,次年七月遭父丧,居家守制,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陷害,陈子昂冤死狱中。诗作倡导以“风骨”“兴寄”为代表的复古主义诗论,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十首经典诗词
张若虚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作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以月为主体,描绘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发游子思妇之情,意境空明,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深远。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二首诗词详解
张九龄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名相、诗人,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张宏愈曾任韶州别驾,家族秉持诗礼传家的传统。他自幼聪慧,七岁能文,弱冠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是唐代岭南地区首位位极人臣者。诗作情感细腻,风格清淡,代表作《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等,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先声,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十首经典诗词
王 翰王翰(约687年~约726年),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出身于家资富饶的太原王家大世族,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性格豪放不羁,恃才傲物。唐睿宗景云元年考中进士,后在长安铨选考试时因不满吏部考试结果,在榜文对面张贴自定的海内文士榜,差点惹祸,幸亏吏部尚书宋璟未深究。任职经历丰富,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科,做过昌乐县尉,开元八年经张说引荐入朝担任秘书正字,后升迁为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曾以驾部员外郎身份前往西北前线,写出著名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贬职经历坎坷,张说罢相后,王翰受牵连被贬出京城,出任汝州长史,后又被贬为仙州别驾,最后被贬为道州司马,在赴任道州途中去世。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十首经典诗词
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边塞诗人,字季淩(一作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其父为普通仕宦,早年精于文章,尤善五言诗。王之涣早年由并州迁居绛州,开元十四年(726年)任冀州衡水主簿,期间作《宴词》《送别》,后因遭诬谤辞官,居家十五年游历边塞,创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名篇,与高适、王昌龄联唱,留下"旗亭画壁"典故。天宝元年(742年)复出为文安县令,同年病逝。其诗多被乐工制曲,现存仅六首,以西北风光题材见长,用词朴实而意境深远,与岑参、高适、王昌龄并称"四大边塞诗人",靳能评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十首经典诗词
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有志用世,然仕途困顿,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隐居鹿门山。曾入张九龄幕府,晚年彻底归隐。其诗多为五言短篇,以山水田园和隐逸情怀为主,如《春晓》《过故人庄》,语言清新自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杜甫赞其"清诗句句尽堪传",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隐士形象深入人心。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十首经典诗词
王 湾王湾(约693年~751年),唐代诗人,字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主簿,后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因功任洛阳尉。其诗现存10首,代表作《次北固山下》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闻名,被张说题于政事堂为楷式,胡应麟评此联为盛唐与中唐诗歌分界标志。诗风壮美开阔,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平野江流之景,现存《河岳英灵集》等辑本。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十首经典诗词
王昌龄王昌龄(698年~约756年),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事贬谪岭南,历任江宁、龙标尉。安史之乱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边塞诗如《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展现将士豪情,闺怨诗如《芙蓉楼送辛渐》亦工。明王世贞赞其"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等并称边塞诗派代表。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十首经典诗词
王 维王维(701年~761年),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身名门,母崔氏为画家,弟王缙官至宰相。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历任太乐丞、右拾遗,安史之乱后半官半隐,晚年居蓝田辋川。其诗融诗画一体,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营造禅意意境,音乐修养深厚,《渭城曲》谱成《阳关三叠》。苏轼评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存诗400余首,代表作《相思》《使至塞上》等,被称"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十首经典诗词
李 白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父李客为盐商,家产雄厚,曾购官提升地位。李白自幼受诗文、剑术熏陶,24岁仗剑出蜀,与贺知章、杜甫等交游,供奉翰林院,因性情疏狂遭谗见疏。晚年卷入永王李璘之乱,流放夜郎,遇赦后病逝当涂。其诗雄奇飘逸,如《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奇崛,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现存诗900余首,代表作《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奔放不羁。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十首经典诗词
高 适高适(704年~765年),盛唐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贫困流浪,后任监察御史、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曾三次出塞,亲历边塞生活,代表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以沉雄质气写战争艰苦,被誉为唐人边塞诗压卷之作。其诗多古体,尤长七古,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展现慷慨悲壮,与岑参并称"高岑",杜甫赞其"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现存诗200余首,多为现实主义题材。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十首经典诗词
崔 颢崔颢(约704年~754年),唐代诗人,字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衡水)。出身顶级门阀"博陵崔氏",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诗作多闺情,后期转向边塞,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令李白叹服。其诗激昂豪放,气势宏伟,《全唐诗》收录42首,代表作《长干行》"君家何处住"以对话体写商妇情感,被赞"天宝中诗人,崔颢独以歌行见长"。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十首经典诗词
杜 甫杜甫(712年~770年),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早年漫游,后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被困长安,后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上元元年(760年)筑成都草堂,晚年携家辗转,病逝于辗转途中。其诗尤长律诗,风格沉郁顿挫,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写战乱之痛,《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抒人生之慨,被尊为"诗圣",诗作称"诗史",现存1400余首,代表作《三吏》《三别》等,语言精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集大成者。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十首经典诗词
图片
图片
下期预告:中唐到晚唐诗坛顶流
图片
#词牌TOP10 #十大巅峰系列 #名人10首经典往期推荐
史上最狂的十首诗词,听之令人血脉偾张,豪情万丈!古代十大巅峰词作,收藏起来慢慢背,品读千年文墨香韵小学一、二年级必背诗词,收藏起来慢慢背小学三、四年级必背诗词,收藏起来慢慢背小学五、六年级必背诗词,收藏起来慢慢背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推荐一个背诗词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股票配资分红,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上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