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华沙。波兰内政部和边防局宣布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口岸实施更严的限制,铁路货运通行被暂停和压缩。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欧班列从布列斯特—马拉舍维切进欧洲这一条要道。现场很快出现排队、改线和抽检增多的情况。
就在这之前的9月15日,我国外长在华沙同波方会谈,双方都提到要扩大经贸合作、保持供应畅通。话音未落,3天后通道收紧。表面理由是安全考量,但时间点靠得太近,外界很容易往掰手腕那边想。
波兰给出的直接理由,是来自俄罗斯方向的威胁。9月上旬,波兰多次通报有俄制无人机或飞行器靠近或穿越边境,并请求北约加强空防支援。波兰总统签署允许更多盟军力量轮驻的文件,强调要把边境“管住”。
俄方否认越境,一边说是乌方嫁祸,一边同白俄罗斯加密联演。演练地点贴着边界,空降、火力打击、后勤保障一起上。白方也临时调高边检强度。你来我往,商贸通道就被夹在中间,通行效率直线下滑。
为什么这条口子一动,全欧都会感到疼?因为约八九成的中欧班列要从这里进欧盟。波兰的马拉舍维切是全欧最大的宽轨—标准轨换装枢纽,箱子要在这里倒一遍车。这不是说说而已,运营企业都清楚,路一堵,后头就排长龙。
堵的结果也很直白。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光伏组件这些走时效的货,延误最先被感知。货代这两周的报价普遍上浮,仓租、调箱、改线费都加上去。多家业内估算,综合成本上浮在一成到一成半之间,且还在变动。
波兰当然明白自己握着“卡子”。关得紧一点,就能让北京、莫斯科、布鲁塞尔都坐不住。它的算盘,是让中国去劝俄罗斯收一收,或者至少别在边境上搞得火药味太重。这就是下棋,谁先眨眼谁吃亏。
问题在于,北京反复说过,不介入打仗,不站队。我们会劝和,会沟通,但不会替别人背锅。也不会让通道被人长期掐住。除了继续沟通,我们会把备选通道一条条拎出来用上。
先说陆上绕行。南通道经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再进东欧,这条能用,但时间长、环节多、成本高,吞吐量也有限。还有经加里宁格勒的海铁联运,以及波罗的海、北海的海转铁,都能消化一部分货,但都吃不下主干道的全量。
再说海上这张牌。2013年8月,中远的“永盛”号从大连出发,走北极东北航道到鹿特丹,完成了中国商船首次穿越。这条线比走苏伊士短了约2800海里,航程缩短约9天,当时被业内当成一个可用的备份方向。
北极东北航道的门槛不低。每年通常只有7月至10月相对好走,要办航行许可,很多海段需要破冰护航,保险、船级、船员资质都要跟上。2013年之后,中方船队陆续做过多次试跑,俄方公布的北方航道运量逐年提高,但集装箱班轮要跑常态化,条件还得补齐。
这两年,国内几家航运公司、港口和货代在对接,准备在可航季安排固定窗口的“快航”班次。挂靠点,国内会看青岛、上海、宁波舟山,欧洲会看鹿特丹、汉堡、费利克斯托,也包括波兰的格但斯克。在理想海况下,宁波到费利克斯托有望压到18天左右。
如果这条“快航”跑起来,能分流一部分高货值、急货,把对波兰陆路的依赖降下来。海上的单船装得多,单位成本更可控。但要说完全替代,也不现实。季节窗口、保费、港口衔接、欧方合规审查,都是实打实的门槛。
对欧洲买家来说,最关心的是货能不能准时到。走北方海面意味着靠近俄方沿岸,政治风险要评估,保险和检查会更严。可如果陆路长期卡着不放,货就会改走德国、荷兰、北欧的港口,波兰自己也会丢一部分腹地货源,这个回流可不容易。
回到眼下。马拉舍维切的编组场边,秋风刮着,铁轨上停着一列装满箱子的货列,司机裹着外套在车下蹲着,拿着手机接客户催货。他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信号灯,又低头叹了口气。几周后,从北边海面过来的那条船,会不会先把这票货送到汉堡?
在线股票配资分红,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上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