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生意最怕遇到什么?不是对方上来就掀桌子,也不是对方上来就喊打喊杀,而是那种一边把你当贼防着,一边又指望你继续给他家修水管的选手。这就好比你租了个房,房东突然说你长得像个危险分子,二话不说换了锁把你行李扔出去,连押金都不退。等你拖着行李站在寒风里,房东又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和蔼可亲地问,哥们,我家WIFI密码多少来着?我这季度PPT还指着这网上呢。
你是不是觉得这人脑子有什么毛病?但在国际关系这个大型精神病院里,这种操作不仅天天上演,还被包装得特别高大上,叫“基于规则的秩序”和“供应链去风险化”。
最近欧洲老铁们就给我们上演了这么一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荷兰,那个卖光刻机的郁金香国度,突然王霸之气附体,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理由嘛,还是那个万能膏药——“国家安全”。怎么个接管法呢?不跟你谈价格,不走法律程序,直接一个行政命令下来,你的就是我的了,我的还是我的。这操作干净利落,透着一股子“我蛮夷也”的朴素。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养大的白菜,刚要上市,隔壁老王冲过来说你这白菜长得太绿,影响他家风水,然后直接拔了抱回家,还说这是为了维护小区的整体格调。你还没来得及骂街,老王家媳妇又跑过来问,哎,你家还有没有多余的肥料,我家菜长不出来了。
中国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没有当场暴走,而是默默地掏出小本本,在“稀土出口”那一栏里,把审批流程从“一键通过”调成了“人工审核,时长待定”。注意,不是禁止出口,就是让你多等等。结果就是,上千家欧洲企业的稀土进口申请,像周一早上的地铁一样,全堵在了商务部的门口。德国那边最先绷不住,有车企大佬出来放风,说再这么下去,我们引以为傲的汽车生产线,可能就要提前进入休假模式了。
这下欧盟就尴尬了。一边派人过来想“沟通”,一边又拉不下脸。毕竟是你先撕毁合同,强行把人家的合法资产给“共产”了,现在反过来指责别人搞贸易壁垒,这逻辑闭环怎么也盘不顺。更骚的操作是,荷兰人之前为了配合美国大哥,专门搞了个“50%穿透规则”,意思是只要中资在你公司里占股超过5%,你孙子辈的公司我都得查你水表。结果自己家后院起火,急需稀土的时候,又换了副面孔,痛心疾首地表示,供应链安全是全球性的,不能政治化。
这左右横跳的姿态,比专业摇摆机都灵活。合着规矩就是个弹簧,需要的时候无限拉长,不需要的时候压缩成一个点。这种“薛定谔的规则”,突出一个“我用就是天经地义,你用就是破坏秩序”的双标本质。
很多人可能对稀土没概念,觉得不就是一堆土么,还能比芯片金贵?这么说吧,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大脑,那稀土就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你手里的手机,到天上的卫星,从满街跑的电动爹,到海里游的核潜艇,从救命的核磁共振仪,到决定战争胜负的精确制导导弹,哪一个都离不开这玩意儿。它不是主料,但缺了它,满汉全席都得变成白水煮白菜。
欧洲这几年天天喊着“去风险”,满世界找矿,今天去非洲扶贫,明天去澳洲烧烤,矿是找到了不少,但问题是,他们忘了点一项关键技能——提炼。稀土矿挖出来不是直接能用的,里面十几种元素混在一起,跟一锅大杂烩似的,需要极其复杂和高污染的工艺才能把它们一个个分离提纯。而这项绝活,全球九成以上的分离产能,都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没这一步,你从澳洲拉回来的矿石,跟建筑工地的废土没啥区别。
所以你看,德国法国的车厂老板们能不急吗?他们的电动车战略,他们引以为傲的工业4.0,他们承诺给国民的碳中和未来,电池和永磁电机是核心,而这些核心部件都嗷嗷待哺地等着来自中国的稀土。现在审批一卡,别说弯道超车了,车轱辘都快被人卸了。2025年第四季度电动车产量雪崩,根本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即将上演的现实。
这事儿表面看是中欧之间的拉扯,但背后总有一个熟悉的影子在晃悠。没错,又是那个热衷于全球搅屎的美国。安世半导体案绝非偶然,它是美欧联手搞技术脱钩这盘大棋里的一步。荷兰政府之所以敢这么玩火,背后少不了华盛顿的撑腰和施压。欧洲企业,尤其是那些高科技企业,就像是被绑在战车上的人质,明知道前面是悬崖,但在政治正确的枪口下,也只能跟着往下冲。
最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应对策略。欧洲的策略是“既要又要”,既要通过打压中国企业向美国表忠心,又要中国继续当那个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简直是想让牛耕地,又不给牛吃草,还嫌牛叫唤的声音不够感恩。
中国的策略则是“引而不发,精准调控”。我不断供,那样显得我跟你们一样没品。我只是放慢审批,让子弹飞一会儿。而且也不是一刀切,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或者合作态度比较好的企业,申请可能就批下来了。这就很艺术了,既守住了“你打我一拳,我必还你一脚”的底线,又分化了对手,还保留了谈判的筹码。这不叫赌气,这叫博弈。你卡我芯片的脖子,我就捏住你工业的脉搏,看谁耗得过谁。
这场闹剧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欧洲内心深处的虚弱和矛盾。它们总想扮演世界规则的仲裁者和道德楷模,但身体却很诚实地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当它们试图用政治的榔头去敲经济的钉子时,最后往往发现,榔头碎了,钉子还在那儿,甚至把手都给震麻了。
中国这边呢,不急不躁,按自己的节奏来。合作的大门依然敞开,但门槛上多了块牌子,上面写着:“尊重是相互的”。你想进来谈生意,可以,先把以前欠的账理理清楚。审批什么时候放开?看心情,也看你的表现。世界终究是物质的,你跟我讲价值观的PPT,我只能跟你聊聊物理世界的供需关系。
至于那些在生产线旁边焦急等待的欧洲企业,它们大概是这个魔幻故事里最无辜也最可悲的角色。它们成了政客们赌桌上的筹码,自己的命运却无法掌握。这条“去风险”的路,是它们自己选的,或者说是被逼着选的,那么跪着也得走完。只是不知道,当它们最终发现这条路的尽头不是什么伊甸园,而是一个更大的坑时,会作何感想。大概,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吧,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身不由己。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在线股票配资分红,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上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